首都博物馆参观学习这也是“雅昌艺术论坛”的一个特点。在每次论坛上,主办方都会安排参会人员在离主办地较近的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晚上的分组讨论会上,组委会按照陶瓷、玉器和杂项将参会人员分为三组.在不同的会议室中进行研讨。主办方还为每组请来了行业的专家一起进行研讨使会员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现场气氛十分火爆。许多网友打成一片,标本交流和口头交流并存。各网友抓准机会向同行讨教学习。10月7日“雅昌艺术论坛“又将阵地移至中国陶瓷馆.在此地进行了实地交流义拍,现场十分火爆。
在笔者与各地网友的交流中发现,此次论坛到会的网友都绝非等闲之辈许多网友本身即是某项古玩的精通者。以陶瓷为例有许多网友来自各个古窑址.他们对本地窑址的瓷器都有独到的研究。能得到第一线的考古发掘资料随时掌握市场的行情。可以说.在对文物的研究中是目前文物研究人员所不能及的。
三、我国古玩市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古玩市场发展定位不明确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古玩市场的复兴带有很人的自发性,从一开始就没有明确的定位。
最初,它只是什么都卖的自由市场的一小部分;自立门户以后,有人称为它旧货市场,有人称它为艺术品市场,也有人称它为文化市场,自然,也有如谢、任一位先生一样把它们等同改革开放以前山国家调拨文物进入流通领域的“文物市场”的。如果认真考察,人们就会发现,似乎哪个称谓都与它们的实际状况不符。说它们是旧货市场,但其中却有不少新货;说它是艺术品市场,其间多数卖品只能是“玩意”或“物件”,远达不至已“艺术品”的档次;至于说“文化市场”,明显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称谓。硬要把它们纳入过去已有固定规范的“文物市场”,显然只是为了便于封杀而已。
由于定位的不明确,首先遇到的一人实际问题就是合法经营的执照到底找哪个部门去批。因此,不少地摊市场都是存在了多年才历经艰辛取得合法经营执照的。如潘家园旧货市场,早在8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自到90年代中期才正式取得合法地位。
接踵而来是就是管理问题。现在参与这类市场管理的一般是工商部门,山文物部门监管。工商管理在这里较为明确,文物管理在这是就遇到了很人麻烦。一是这里出售的货物,确确实实绝人部分不是文物;二是售货的摊主绝大部分都不清楚他出售的东西在不在文物之列,购货的买主也是人多数不分真假的。所谓“瞎买瞎卖”的确是比较普遍的真实。也就是说,这里进行的买卖,并不具有明确的 “买卖文物”的特点,很难从汪洋人海的市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