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之前 援手相助竞繁荣
  
  延佛喜博学多思,犹喜读书,每每相谈,莫不妙语连珠。笔者和其多次相谈,深感法师对宗教各派的深解,他讲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所以多教(佛、道、基督、天主、伊斯兰)并存也是自然的。他在讲起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时也是如数家珍:
  道教有洞天福地之论,洞天为上天派遣群仙统治之地,福地乃上天真人治理之所。洞天福地是仙真们统理及修真得道的地方。全国道教名山胜景被排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可谓洋洋洒洒,蔚然成观。
  道教形名虽于东汉张道陵,但其思想精髓则源远于中华上古厚重淳朴的原始文明,直承于中古之未博大精深的老、庄哲学。道教主张“慈爱和同”。在道教的经典中,“重包容”、“重和谐”的思想十分丰富。道教的理想生活是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在道教看来,生命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恬然淡泊、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诗意般活在世上。在生活方式上,道教追求“见素报朴”、“恬淡寡欲”,和“清静无为”的俭朴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道教主张:“夫为不争,故无忧。”是谓不争,以平常心相处于世。它提出“知足常乐”的人生原则,以使自己保持内心的安宁平静。
  
  面对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课题,各大传统宗教都在发掘自己故有的潜力资源以积极应对,作为中国自己的国教,道教也以积极务实的文化精神融入现代文明,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洪流之中。
  “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协商可得兴邦策,团结能保国常安。延佛一直提倡儒、释、道共生,诸教并存。而若修真养性,宜取道家之清静;其观察事物,入佛家之空谛;其化导世人,本儒家之伦理。“开大乘之门径,通众妙之要津。”不拘守一家,贯通三家之道,以求完满,这不仅是包容、相融,且是三教上乘的心灵对话。法师指出,人生不能脱离国家,须遵儒家忠孝之道;人生当修己以教,宜采取佛家之戒律;人生当顺性命之理以善其生,当采取道家善养性之旨。主张此三家之道,人生所履行程度不齐,但皆不能偏废,应博采众长、有容乃大。
  亘古而不因循僵化,重在继承;常新而不沽名钓誉,旨在发扬。亘古常新体现的就是继承和发扬。儒家讲“和而不同”不仅包含了差别,更包括了相互理解、尊重以及相互宽容和相互包容,更要相互依存和支持。
  延佛法师讲到,佛教包容性来源于佛教基本理论,即“缘起、平等”的思想。所谓缘起,是指一切事物(有为法),皆因种种条件(因缘)和合而成立,世间的一切,都是相互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