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年一过,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林间地头,篱间阶上,早已有了春的踪影,窗前檐下,已有了春的气息,几天不注意,已是满目春色了。
  “桃含可怜紫,柳发断肠青。”树上枝头红蕾绿叶,恍若受过春的抚摸,睡意惺忪的样子,叫人几乎认不得。地里的蚯蚓开始翻掘一堆堆泥土,连一些遗落在田埂墙角的树枝,有的也于春雨后生出绿叶来,给人一份惊喜。虽未见春铺天盖地而来,但只需看一眼那一片柔柔的嫩叶,便知春的的确确地来了。
  宗教就其本质讲,大都以净化人心、善化社会,引导帮助人们追求人类真正幸福为宗旨。虽然教派不同,教义有别,崇拜礼仪各异,但都负有善化现世的神圣责任和对未来的无限期望。
  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孕育了中华文明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不同宗教的接纳开放、包容并蓄的坦荡胸襟,创造了中华民族追求和平,向往“合和”精神理念,为各宗教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沃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实行各教平等。结合中国国情,宗教和睦相处更是生动的现实。
  一人在穷苦中,不屈不挠地要达到他的理想。有了成就以后,又能持他的素志,将自已所有的钱财积蓄播撒于民,想完成他的济世渡人之梦,情愿自己过艰苦朴素的清贫生活,这种人是值得关注的。经过多年的颠沛流离,硬是凭着坚毅和自信,凭着一种精神,虽受尽蹉磨,矢志不移,—直到老耄为止,这种人是值得敬佩的,因为高尚的情操,无论是轰轰烈烈还是默默无闻,都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震颤,带来全新的洗礼,胜过耳提面命,更胜过滔滔不绝。他给我们一种启迪:我们虽然还不能一下便做出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小事做好了,也便“治国如小烹”了。
  每一个精神伟人在本质都是直接面对宇宙的,这种认识深藏于他心灵,另一方面他对宇宙永恒本质充满精神渴望,在这种渴望的支配下,他本能在地为一切精神事物所吸引,使他的魂灵变得越来越丰富。
  对于那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来说,他们的精神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越过壁障,而向伟大的精神目标挺进,势不可挡,气势如虹。宇宙浩瀚,生命短暂。法师每每思进悟禅,无不释然”人的一生,追求的其实就是这颗“漂亮”的心呀!
  团结互助、和为贵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与社会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更需要一种本真的关怀,精神的需要是源渊不断的力量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之源。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这个中华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时期,所有的阴云都已散尽,剩下的只是一方明媚的晴空。此时不再是对他人的超越,而是自我超越。因为所有胸襟坦荡和与民同甘共苦的人,都不会仅满足于片刻的辉煌。他会不断地超越自我去光大善举,在超越和再超越中不断前进。在他们看来,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在生活中体悟了什么,从而使我们能够在生命的短暂与存在的永恒之间,锻造自我独有的平淡,从而拥有真正的从容。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你自己和你所有的一切,倘不拿来贡献于人世,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因为我们的德行倘不能推及他人,就等于没有一样。一个人有了才华智慧,必须使它产生有益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