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在筷子上放入锅中,边摆边扯,待面条发硬时,抽出筷子,炸成棕黄色即成。
    关于油香、馓子,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伊斯兰教圣人穆罕默德从麦加来到麦地那,麦地那城穆斯林闻讯后,家家都准备了丰盛的饭菜迎接穆罕默德。穆罕默德拿不定主意究竟去谁家,最后急中生智,让自己骑的骆驼走在前面,骆驼停在谁家,就到谁家吃饭。结果,骆驼停在一户只有老两口的贫苦人家门口。老两口见风尘仆仆的穆罕默德进了自己的家门,异常高兴,忙端出热腾腾的油香、馓子款待。穆罕默德吃罢很满意,连夸老两口的手艺高。从此这两种食品就流传下来,延续至今。现在,油香、馓子已成为回族人民传统的和一切庆典忌日都不可缺少的食品。
    另外,还有一些食品也是回族人民节日喜食的。如各种面粉类制品、素食。有一种食品叫“蜜馃子”,别具风味。再如用面粉制做的馄馍、锅盔,用糯米加牛奶制做的牛奶阴米酥。此外,还有熟而不烂的香酥鸡、皮脆肉烂的白斩鸡、甘而不浓的素鸡、肥而不腻的手抓羊肉、黄焖羊羔肉、炸羊尾、烧羊蹄筋、翡翠蹄筋等。各地区普遍食用的风味小吃有:烩羊杂碎、炒糊饽、羊肉臊子饹饹面等。
    每逢节日,家家宰牛、羊或骆驼,煎炸油香、馓子互相馈赠,散“乜贴”,(指施舍财物、食物),聚餐,诵经。对于左邻右舍的其他民族兄弟(回族称“多斯弟”)也要分赠肉食、油香等食品。这种“一家牛羊叫,众人齐沾香”的习俗沿袭至今,依然如故。

二.汉族及其他民族食俗

1、日常食俗

    川区的汉族及其他回族以外各族人民冬季一般一日两餐,春夏秋三季里通常是三餐。早晨和中午饭大多是吃稠粘饭、干饭。晚饭稍稀软一些,认为吃干的“压炕”。宁夏日夜温差大,“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民谚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因而早晨天一亮,男女均不梳洗,趁天气凉爽赶往农田劳动,待红日跃起,气温升高,约九点钟时,女人们回家做饭。男人们再干一会儿农活后也返家,洗漱完毕,打扫一下院舍卫生,就开始吃早饭。早饭有稠粘饭(大多是黄谷米或大米做成)、二混子米(大米和小米)干饭,也有吃连锅面、干拌捞面的。饭后即又赶往农田。中午太阳升到当头,约1点钟时结束手里的农活,还是妇女先走一步,回家做饭。午饭也多是吃二米(大米、 黄谷米)混杂蒸制的米饭。宁夏人认为这种饭油润香口又耐饱。也吃用揪、切、擀、拉等各种方法制做的干拌面。吃过午饭后,全家老少便各自找个通风凉爽的地方休息,称“歇凉”。待烈日偏斜,酷暑稍退再回到农田干活。傍晚收工。妇女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