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于银川,当时称兴庆府。
    一千年前的唐宋时代,这里的少数民族还很少吃五谷,而以肉乳和野生植物为食。《朔方道志》记载:“宁夏地广人稀,逐水草畜牧。”《辽史》记载,西夏建国前,“其民春食鼓子蔓、碱蓬子,夏食苁蓉苗、小芜荑,秋食席鸡子、地黄叶、登厢草,冬则蓄沙葱、野韭、拒霜、灰条、白蒿、碱松子以为岁计”。以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以牧为主的半农半牧经济。居民除放牧外,还垦地种粮。粮食有糜谷、养麦等旱地作物,旱年无收时,人们往往流高失所,逃荒要饭,甚至以草籽野菜为食。“香山三蓬”(绵蓬即蝇虫实,水蓬即星状刺果藜,沙蓬即猪毛菜,亦称沙米)就是荒年饥民用以充饥的食物。有收之年,则以嫩绵蓬叶作菜,以绵蓬子酿酒。当时的官僚大户日常生活则是另一种景象,有诗曰:“午饭腥膻双兔臛,客商颠倒一皮裘。”“银丝碎剪羊毛白,金粟新春黍粒黄。”
    发展至今,银川平原北边以出产春小麦及玉米、大豆、糜子等秋杂粮为主;贺兰山东麓的冲积平原上,盛产瓜果和誉满西北的“五朵金花”(即红花、黄花菜、葵花、玫瑰花和啤酒花);平原上的大片水田,则稻麦轮作;宁夏南部黄土高原丘陵地区是油料作物集中产区;六盘山区,多种养麦、土豆、胡麻、豌豆等,蜜源植物也很丰富,是发展养蜂业的好地方。
    宁夏民族众多,有回、汉、满、蒙等20多个民族。在465万人口中,回族占140多万人。民族多呈大分散小集中方式居住,加上各地区主要农作物不同,日常饮食习俗复杂,各有自己的特点。
    在口味上,汉族素喜食咸辣,冬季喜食酸辣,特别是在豪饮之后,多以酸菜解酒解腻;回族偏喜浓甜厚味。各民族间虽信仰不同,风俗各异,但仍和睦相处。例如回族以“清真”为本,饮食上有禁忌,但对汉族等民族的食俗,又表现得很豁达。常听得回族人调侃着说:“汉民过年,老回回跟上揽闲椽。”另一方面又热情地帮助汉民置办中羊肉一类的年货,帮助捞(炸)油香。逢到回族人过自己的民族节日时,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也给以热情的问候和帮助。回民餐具不外借,也不借用汉民的;食用井水也不与汉民混杂。与回民杂居的汉民也十分注意并尊重这些回族的习俗。

一.回族的食俗

1、日常食俗

    宁夏回族人民的日常饮食有规律,少变化。饮食习惯与汉族差别较大。喜欢吃牛、羊、骆驼等反刍的偶蹄类食草动物的肉,也吃鸡、鸭、鱼,但不吃马、驴、骡、狗的肉,也不吃牲畜的血液和自死的禽畜,尤其禁食猪肉。虔诚的教徒食用的禽畜,还必须由阿訇或有经学知识的人念“台思米”经代宰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