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外地的摊贩提着筐,背着麻袋,每周日到这里摆摊,很快市场规模就发展起来。沙板庄与潘家园遥相呼应,标志着北京古玩市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这时,政府的监管部门也从一味查抄,到因势利导,基本上承认了市场的合法性。
    那时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市场,即所谓“朝外大棚”,开在朝阳门外大街,离使馆区不远,专做外国人的生意,商家都有经营许可证,一般商贩不准进入。我曾在这里对一堂(四把)红木屏背椅询价,开价4000元,这对当时的工薪阶层,是个不小的数目。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现在的北京古玩城建成开业,北京的古玩市场从高端到低端,**齐全,走向巅峰阶段,并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初。这段时间,是市场的黄金时期。
    在北京古玩城开业的前后,像西城的荷花市场、东城的皇城根、朝阳的亮马、崇文的红桥等古玩市场,也随着“官园”、“兆佳”、“榆树馆”等市场的兴替、嬗变,相继出现。北京的古玩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转眼从那时到现在,又过去将近10年。可以说,这10年是北京古玩市场由盛转衰的时期。所谓“衰”,并不是市场数量的萎缩,恰恰相反,这10年所建的古玩市场比此前任何时期都多,如天雅、爱家、分钟寺、高碑店、十里河等。“衰”是“衰”在古玩货源的逐渐枯竭,这是这种市场的特殊属性所决定的。因为古玩不像电视机和服装,可以短时间生产出来。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