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拥有绵延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即使是最为人垢病的“文革”官方意识形态,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全是纯粹的糟粕。当然在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人道主义精神食粮就更多。增仪回忆的最可贵之处,就是真实地再现了在那个特殊年代,一群普通人的生活命运和心路历程。更何况他们当中还有像她本人那样不屈不挠、顽强寻觅的人。
    我还有个发现,就一般人而论,越是生长在文化积淀丰厚的家庭里,知识的来源越是容易多样化,承受苦难的精神力量往往也就越坚强些。而更有一等更加优秀的人,他们本来出身在文化资源极少的环境,却能够及早觉悟,不惜一切代价让自己的灵魂丰富,越是这样的人,培养起来的精神世界往往也就越强大。
    在一切历史灾难中,最可怕事件就是信仰大厦轰然倒塌。因为每逢那样的历史时刻,必然会伴随着人性的沉沦和兽性的发作,人们一下子有了从众作恶的无数借口。“9·13事件”以后中国人的反应则是,亿万人民不约而同,立刻开始拼凑理想的碎碴碎片,这里修修,那里补补,看上去简直就像一群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其实大家的做法并不可笑,在它的背后是我们这个五千年古老民族的伟大智慧。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努力,才使许多人避免堕落成为人形动物,才使许多家庭避免堕落成虎穴狼窝。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同样可以看到,那些嘲笑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轻薄之人,到头来多是一事无成的市侩;而那些懂得珍视传统、胸怀理想、克念作圣、一身英雄豪气的人,倒是少有不成就事业的。
    与中华民族正在完成重振雄风的历史大业相比,我们今天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也正是由于对传统文化的顽强保存,中国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才没有绝种。在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当中,才会出现邢增仪回忆录中那一幕又一幕感人肺腑的故事。
    我有一个铁证,能够说明“文革”从来没有战胜过孔夫子。这是近几年同北大荒兵团老战友聚会的一大收获。年过半百,已知天命,自然无话不谈。我这才惊悉这些老姐老妹无一例外,不管当年自己是否爱读书,都向往读书人,迷恋读书人,想嫁读书人。尽管那时我们天天批判“孔老二”,天天辱骂知识分子。
    世界上究竟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有那么多文学作品、民间戏曲、口头文学,没完没了地赞美读书人呢?每当我同外国人讨论中国文化的优点时,必要以此为据。邢增仪的书,又为之增添了新证。
    这就是先贤们所谓“指薪修祜,永绥吉劭”的道理。正因为如此,一浪接着一浪,一浪高似一浪,长达二十多年的商品大潮,丝毫没有撼动中国人崇尚知识、崇尚信念、崇尚追求、崇尚人才的核心价值观。
    走笔至此,我自认为已经把我们“老三届”的精神世界,勾勒出了一个最粗略的轮廓,算是给读者朋友们增加一份舞台背景。要知道,邢增仪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孜孜寻觅、苦苦求索的。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