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4;

(4)终
终继五国迁灭 (副词,终于)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动词,坚持到最终) 

(5)始 
始有远略 (名词,起初) 
始速祸焉 (副词,才) 

(6)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副词,假使,如果) 
并力西向 (动词,朝着,对着) 

(7)得 
较秦之所得 (动词,获得) 
此言得之 (动词,适合,得当) 

(8)势 
有如此之势  (优势) 
其势弱于秦  (势力) 

(9)亡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失去土地)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灭亡)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承接。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赂秦而力亏/战败而亡

 (2) 连词,表修饰。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3) 连词,表转折。
而秦兵又至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4) 连词,表并列。
二败而三胜 

2.之 
(1) 结构助词,的。 
破灭之道也/较秦之所得/诸侯之所亡

(3) 定语后置的标志。
苟以天下之大

(4) 代词。 
子孙视之不甚惜(指土地)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词,前一个代“秦”,后一个代“贿赂的诸侯”) 
此言得之(指上文说的道理)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前一个代指“秦”;后一个助词,的)
其实亦百倍(指获得的土地)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指赵国) 
其势弱于秦(指六国)
 (2) 代词,他们的。
能守其土(指燕、赵二国) 

6.则 
(1) 连词,就。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 连词,那么。   则秦国之所大欲

 7.与 
(1) 动词。亲附、亲近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2) 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 与战胜而得者 
(3) 连词,和,同,表并列。 六国与秦皆诸侯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用“也”表判断)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用“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举(之)以(之)予人(省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
(2)(子孙)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省主语“子孙”)
(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秦)郡(省定语“秦”,秦国的)

3.变式句 
(1)其势弱于秦(于秦弱,介宾后置)
(2)赵尝五战于秦(于秦五战,介宾后置)
(3)苟以天下之大(大天下,定语后置)

4.被动句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表被动) 

四、成语 
如弃草芥:芥,小草。就像扔掉一根小草那样。形容毫不在意。 
抱薪救火: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作者介绍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