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亮《君臣第二》)。

51、目为心视,口为心言,耳为心听,身为心安。故身之有心,若国之有君,以内合外,万物昭然(诸葛亮《视听第三》)。

52、观日月之行,不足以为明;闻雷霆之声,不足以为听。故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诸葛亮《视听第三》)。

53、夫五音不闻,无以别宫商;五色不见,无以别玄黄(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54、盖闻明君者常若昼夜,昼则公行事,夜则私事兴(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55、或有吁嗟之怨而不得闻,或有进善之忠而不得信(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56、怨声不闻,则枉者不得伸;进善不纳,则忠者不得信,邪者容其奸(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57、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诸葛亮《视听第三》)。

58、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诸葛亮《视听第三》)。

59、纳言之政,为之谏诤,所以采众下之谋也。故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当其不义则诤之,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诸葛亮《纳言第四》)。

60、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诸葛亮《纳言第四》)。

61、人君拒谏,则忠臣不敢进其谋,而邪臣专行其政,此为国之害也(诸葛亮《纳言第四》)。

62、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 圣(诸葛亮《纳言第四》)。

63、 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诸葛亮《纳言第四》)。

64、红紫乱朱色,淫声疑正乐。乱生於远,疑生於惑(诸葛亮《察疑第五》)。。

65、物有异类,形有同色。白石如玉,愚者宝之;鱼目似珠,愚者取之;狐貉似犬, 愚者蓄之;枯萎似瓜,愚者食之。故赵高指鹿为马,秦王不以为疑;范蠡贡越美女,吴王不以为惑(诸葛亮《察疑第五》)。

66、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诸葛亮《察疑第五》)。

67、明君之治,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内,惟患内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不患贱不知贵,惟患贵不知贱(诸葛亮《察疑第五》)。

68、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诸葛亮《察疑第五》)。

69、人君决狱行刑,患其不明。或无罪被辜,或有罪蒙恕;或强者专辞,或弱者侵怨;或直者被枉,或屈者不伸;或有信而见疑,或有忠而被害,此皆招天之逆气,灾暴之患,祸乱之变(诸葛亮《察疑第五》)。

70、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诸葛亮《治人第六》)。

71、日月之明,众下仰止,乾坤之广,万物顺之(诸葛亮《治人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