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刀耕火种到狩猎捕鱼,从男耕女织到喜庆丰收,从迎亲娶亲到节日庆典,黎锦借助这些浓缩着黎锦历史与文化的原始符号,成就了一部黎族独特的史书。
                            ——纺织史上的活化石
    存续三千年以上的黎锦工艺,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通过对黎锦纺织工具和工艺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多地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特别是纺织史。赵汝适《诸藩志》说黎“妇人不事蚕桑,惟织吉贝花被、缦布、锦幕”。方勺《泊宅编》记载:“闽广一带纺绩……摘取出壳,以铁杖捍尽黑子,徐以小弹弓,令纷起,然后纺绩为布,名曰吉贝。”
     相对来说,当时内地的纺织品产量不高,布匹的质量也低劣,不能成为认为的衣着用品。而海南岛一带生产的棉织物,品种繁多,织工精细,质量、色彩均居全国之首,南宋时作为“贡品”进入都城临安(今杭州一带,南宋时定都于此)的各类棉布就有二十余种。这些记载说明宋元以前黎族人的棉纺织技术领先于中原汉族,后来灌木类棉花才逐渐由海南岛传入中国南方。黎族是一个有着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化但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黎锦是黎族独特的史书,浓缩了黎族的历史与文化。
 

                          
                                 ——古老的文字符号
    黎族内部因方言、习俗、地域分布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称呼,主要有哈、杞、润、赛、美孚等五种方言。黎锦是黎族人们表现自我,表现本方言,表现本民族的一种重要手段。无论纺、染、织、绣四大工艺,还是黎锦的花纹图案都有着十分鲜明的黎族不同方言的不同特色。
    从某种意义上说,黎锦图案是各方言的标志符号。由于各方言受环境、生活习俗、文化、经济和教育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各方言的织锦图案不同程度地反映出社会生产、文化生活、爱情婚姻、宗教信仰的活动以及传说中吉祥物或美好形象物。这些原始的文化符号,还记录了黎族各方言区的文化原生态,表现了黎族的生产活动和民俗风情,从刀耕火种到狩猎捕鱼,从男耕女织到喜庆丰收,从迎亲娶亲到节日庆典。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获批。不少黎锦图案还形象地表现了黎锦民间传说,比如《大力神的传说》、《三月三的传说》、《鼻箫的传说》、《七仙女的传说》、《槟榔的传说》等等。黎族民间的歌舞和乐器在黎锦中也都有表现,每一幅黎锦都是一个故事,一首歌。有着难以估量的文化价值。
                                 ——艺术珍品收藏珍宝
    一件艺术珍品的完成,可以说是黎族妇女心血的结晶,也是黎族妇女智慧的集中体现。她们用夸张变形的几何图案、想象丰富的抽象艺术,创造了人形纹、自然界纹、动物纹、植物纹、生产生活纹、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