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亮先生作品——《八马图》
赵天亮先生的丹青情结,要追索到50年代,他讲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时的他便对小人书上的色彩、线条痴迷。
他的父亲发现后,说了句“等长大了给你卖画谱。”这句话给了赵天亮很大鼓舞,以致赵天亮所经历的艰辛都和当初热爱交织,汇聚成他长期磨练艺术功底的扎实。
在他还小的时候,在农村物质极度匮乏的环境下,他便把他所能见到的诸如《白毛女》、《红岩》、《愚公移山》、《纪念白球恩》、《为人民服务》、《山乡巨遍》……这些小人书被他临摹的烂熟于心,以至于讲来便如数家珍。
赵天亮本性善良简单,与世无争,喜欢画画,“几十年都在做这件事,做了几十年也没做好。”这是赵天亮先生对艺术的的态度。现在年已花甲他依然这样,不急不燥,天天笔耕,这也是他的作品被诸名家大家叹服的原因。
对于赵天亮的艺术成长之路,还有一个对他影响至深的人就是他的母亲,因为无论何时何地,母亲都给支持他,酷暑寒冬,都关心他,赞赏他。母亲给了他无穷无尽的精神动力,这是他数十载非常重要的精神动力。
赵天亮做了38年美术教师,而他也坚持用手笔备课,悬肘悬腕书写小楷做笔记。这使赵天亮悟到这样可以行笔快,行笔留得住。陈天然在看到他的备课件后,非常赞叹,并给他建议:“多写生,写生比临摹好。”
一分辛苦一分才。多年的坚持,多年的耕耘,赵天亮逐渐形成了自己国画作品的风格。他的画作开始被世人关注。从16岁起,他的作品《队里又增新力量》入县美展,从他1986年参加浙江美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函授,到他45岁依然北上进修中央美院,得以有幸福在中央美院徐悲鸿画室面对面临摹悲鸿、齐白石真迹,时受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先生对他的画作给予肯定,到最后他受邀参加中国共产党诞辰70周年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百人名家笔会”"他创作的《梅石双清图》引起参会者方家赞赏……
赵天亮生在景山伊洛水间,中原大地无私的滋养,更有武力征的慧眼识珠,陈天然的悉心嘱提,加上他多年仔仔以求,耐得寂寞的研悟,孤灯长卷,寒墨痴心,使他的技艺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也得到大家不吝词赞。
对于一个书画家,尤其是出类拔翠的书画家,他的作品就必要有自己的特色,既符合大众的审美雅趣,又能给专业人士以借鉴。雅俗共赏,才难,唯其难才显示一个书画家的学识修养。一叶知秋,赵天亮先生的画作马显现是是内在的张扬,他笔下的马,无论徜徉于林间月下,还是奔驰于草原之上,除了有悲鸿先生的神韵外,更为难得是,他能够贴上自己的标签,“笔底涌新意,胸中蕴古风”。
笔墨的修养在于积累,笔墨的表现贵在用笔。赵天亮先生作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终为大家认同。陶渊明诗云,“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天不负教以点滴桃李满天下,亮彰显德艺双馨画韵冠九州。透过赵天亮先生的笔墨,总是让人自然而然发现他艺术的造化,不从众,不自夸、不事浮华,保持着求学的独立人格,甘于清贫,坚守着、乐守着艺格的淡泊,这非常难。因此,这也自然而然成为画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