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和自己的孩子欢笑嬉戏时,当您全家围坐在温馨的爱巢里其乐融融时,您是否知道有一群这样的孩子: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他们的父母不得不远走他乡,外出打工;为了增加家里的经济收入,他们小小的年纪就要忍受与父母长期的分离,独饮孤独与寂寞。他们原本是在父母怀中撒娇的年龄,但却过早承载了生活的苦涩;他们原本应该拥有一个欢乐的童年,但等待他们更多的却是无尽的守望……
    他们,就是留守儿童,也就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字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而且还有增长的趋势。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大量的劳动力转移产生的一个不容忽视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子女身边,造成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失助、学业失教、安全失保、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作为父母,谁不疼爱自己的骨肉;作为孩子,谁不眷恋自己的亲人?然而,农村留守家庭却很难兼顾。 据调查,留守儿童的最大心愿是希望父母常回家看看,而留守儿童父母最大的后顾之忧是外出务工为了孩子,最终却害了孩子。
    今天的留守儿童就是明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农村儿童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一代又一代新型农民的培育,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留守儿童问题,不只是中国农民的家事,它实实在在是国家和全民的国事。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与参与。希望媒体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呼吁声音,形成舆论声势,进一步引起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广泛关注。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各群团组织和社会团体,紧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加强合作,增进协调,形成全社会关注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强大合力,努力推动构建“党政领导、群团协同、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关怀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开放式的工作格局。希望社会各界积极开展社会支援行动,实实在在地为留守儿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希望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爱心人士伸出援手,慷慨解囊,为贫困留守儿童捐款捐物。希望有条件的企事业和机关干部、党员、离退休干部、村居社干部、教师担当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和辅导员,特别关照那些没有成人监护的留守儿童。希望城市家庭踊跃参与城乡儿童手拉手、城市家庭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结对等活动,促使城乡儿童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希望家庭教育专家、学校教师、大中专学生、医生、心理咨询师、法律工作者、儿童工作者等,积极行动起来,开展“社工进农村”、“志愿者入农户”关爱留守儿童行动,采取多种形式关心和保护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
    我们衷心希望社会各界的力量团结凝聚起来,奉献爱心,提供援助,让远离父母的孩子们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使城乡孩子共享蓝天,共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