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机关幼儿院

王丽虹


    适宜的导入活动是一节活动成功的基础。在语言集体教学中,导入方式的合理运用会直接影响到活动的质量,语言活动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教育价值,要充分展现其中所蕴涵的深刻意义,就应该努力寻求个性化的导入方式。只有选择一个适合语言特色、符合幼儿特点的导入活动,才能激发起幼儿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将教师的“教”向幼儿主动地“学”转化,为幼儿全面学习语言创设好机会。大班幼儿语言发展已具有相当的水平,他们话题广泛,思维活跃、健谈,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语言活动的学科特点,在选择导入活动时,我更加侧重于谈话导入的运用。适宜的谈话导入可以是的幼儿的注意力很快集中于语言活动,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首先,谈话导入是完整语言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语言教学中一些教师不太重视谈话导入活动,认为几分钟的谈话活动并不能起到什么显著教学效果,只是个“花架子”。其实不然,谈话导入活动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承上启下、温故导新的作用,因此不能随意取消。比如:在大班语言诗歌欣赏《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的活动中,教师如果直接出示图片进入活动,幼儿很难意会图片中的内容,导致下面诗歌欣赏环节空泛,不易理解。如果教师创设了谈话导入的环节,通过几个问题:“你们听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吗?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觉?假如你在现在的生活中遇到这么可怜的人,你会怎样帮助她?让大家畅谈自己的想法,并在导入环节后加上过渡性衔接语言:“我们来看看图片上的小女孩又是怎样帮助卖火柴的小女孩?”以此作为衔接和过渡,使得语言导入活动能承上启下,为调动幼儿兴趣、引导其更好参与下一环节活动做好铺垫。
     其次,谈话导入有助于帮助幼儿铺垫或帮助激活相关生活经验,在参与随后的活动中加强理解能力。
当语言教学中的内容或是主体人物偏离幼儿已有经验时,如不加以引导,幼儿容易陷入理解障碍。因此,教师在设计谈话导入活动时要考虑帮助幼儿铺垫相关知识或经验。比如在故事《马神医选徒弟》活动中,我一开始想了解幼儿在生活中的经验是否丰富,就和大家聊起了报纸上报道的一名“神医”,紧接着抛出问题:为什么人家要叫他神医?从而和幼儿延伸了一些生活中习惯的叫法,还有“神童”、“飞人”“蛙王”等,幼儿在结合自己自身经验的同时多多少少又构筑了新的生活经验。谈话导入又设计了另一问题:假如你是神医,你想选怎样的一个人当你的徒弟?幼儿纷纷畅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