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节 此地无银·有违初衷


    方昌延问题,在至砺脑袋里始终是个麻烦事。他感觉老方是越走越远,对于和自己关系好的施工队,什么事都好商量,签证时候大笔一挥,不拿公司利益当回事;对于和自己关系差的施工单位有时就吹胡子瞪眼,很难办事。有几次在工地上处理问题,也不回来打个招呼就自作主张,关键是工地上许多问题不是纯技术问题,几乎每个签证都牵扯到增加费用,本应该谨慎对待。至砺在工程部宣布过,涉及钱数比较大的事要和自己商量,重大的他还要及时向陈如坚汇报。早在组建工程部初期他亲自起草过一个有关岗位责任制的规定,都有很具体量化的规定,经过公司批准下发执行。老方实际已经超越他的工作权限,这会给工作带来许多麻烦。
    老蕳承包的一座工业园区食堂,在地基处理上,一项签证就增加工程成本十几万元。这么大的事,就是他杜至砺也没权力决定,一定要向陈如坚汇报。再说是不是只有这一种方案?有没有更省钱的办法?发生的实际数量也没经过第二个人核对,老方自己就定了。至砺发现时已经是木已成舟,无法挽回,只能默认,只能按共产党的“下不为例”处理。想来想去,至砺下决心找老方认真谈一次。他想老方毕竟是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同志,又是党员,应该懂得规矩,和他谈话当然也应该讲究些方式方法,应该是留点面子,点到为止。
谈话一开始,至砺的口气十分缓和,先戴了一堆高帽子:
    “工业园越搞越大,现在在建的就有二十几万平米建筑,还分散在两三千亩土地上,我一个人带着几个青年,他们普遍还缺乏现场经验,肯定忙不过来。你来公司一年多,替我分担了很大压力,我才能抽出精力和时间,认真抓一抓规划、总图、预决算和其它方面的工作,才有时间搞点管理。”
这些话也都是实际情况,老方当然也用不着客气,当仁不让就是那么回事。接下来,至砺一个“不过”之后,把话锋一转:
    “不过,我觉得,工程部就咱俩老同志,有些事得好好商量一下。比如我觉得你在处理一些签证问题时,要慎重;对施工单位要一视同仁。”
    对方不是个小娃娃,尤其文革中又当了将近十年的领导干部,在摆弄人这方面可以说比至砺老道得多。至砺约他聊一聊,他心里就猜测出七八分,话说到这份儿上,更是什么都明白了。老方的态度很强硬,有点以攻为守:
    “很长时间以来,我知道你对我有意见。没有关系,有什么话都可以拿到桌面上来嘛。你说签证要慎重,我在工地哪次签证有问题可以讲出来。”
    至砺原本就没想纠缠具体问题,还是平静地说:
   “你是学结构的,我是学建筑的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