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侯氏家族耀一方

   “鸿安,给娘把篮子递来。”娘的一声喊让正伏在地上扒揪野菜的鸿安抬起了头。他把篮子递过去,娘把在地上堆了一小堆的野菜捧起来,放进篮子。已经有小半篮子的野菜了,今天一家人的温饱问题有了着落。只是,上山的人越来越多了,再过一阵,这野菜也难见了。为了能多找点野菜,天不亮娘就扯着鸿安和他二姐上山了。
    这是1959年春,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刚进入第一个年头,鸿安13岁。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红薯蔓、花生壳、树叶、草根、野菜……能吃的母亲都想办法找来吃了。她把花生壳放在锅里翻炒,待炒至焦黄时,便铲出来碾成粉末,拌在红薯蔓里,这样红薯蔓就有了淡淡的香味。起初,红薯蔓还满山遍野的时候,这种拌着花生壳粉末的食物还挺诱人的,随着三年自然灾害的逐渐深入,红薯蔓的份量也越来越少,面团里净是硬得刺喉咙的花生壳粉,让人难以下咽。母亲只有拉着孩子天不亮就上山挖野菜、扯草根、摘树叶。就连这样的糟糠之食,母亲也不愿多吃。在盛饭的时候,她总是习惯往孩子碗里多盛些花生壳粉。“鸿安,你在长身体,要多吃点!”说着,母亲把自己碗里本来只有一半的花生壳粉舀两大勺放到鸿安碗里。
  “吃完今天,明天怎么办?”这饥荒来得突然,各家各户饿得厉害,要饭已经没有了门路。为了多省点口粮给孩子,母亲终日挨饿受苦,终因劳累过度、着急上火屁股上生了一种蜂窝疮。这是一种很难治的病,吃药又没有钱,马台石村姜丰岗医生传了个偏方,用粘种(山上的一种草)烧水洗。于是,母亲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之余,每天还要去山上采摘粘种(中草药),晚上烧水来洗疮伤。这样前前后后,受了大半年折磨,疮伤才渐渐好起来。
为了家里的老老小小,母亲终日劳累,忍饥挨饿,因营养不良,经常全身浮肿,却劳作依旧。
    在鸿安儿时的记忆里,印象深刻的,大都是女人的影子。母亲自然是最难以忘却的身影。
    母亲孙文卿,1910年生于乳山县下初公社南东庄村。自幼习三从四德,与人唯善。剪、画、绣、裱无一不精。24岁嫁于侯氏为妻,孝顺公婆,育有二子二女。其中,鸿安最幼。
母亲一米五二的个头,却干瘦得不足60斤。为了支撑一家老小的生活,母亲从不叫苦叫累,她总是迈着裹过的小脚拼命劳作着。超负荷的劳动使母亲的小脚生出厚厚的茧子。每当晚上,母亲脱下鞋子,鸿安便可清楚地看到母亲脚上的茧子。渐渐地,鸿安发现茧子越来越厚。懂事的鸿安想减轻母亲的痛苦,便经常烧水为母亲洗脚。有一次,鸿安洗着母亲脚上厚厚的茧子,问母亲,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