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

如日中天·名噪一时


  人到中年,真的有如日中天的感觉。讲工作,积累了二十多年经验;讲精力,不亚于二、三十岁小伙子;考虑起问题,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处理起事情,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可以说,中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好的时光。有不少统计资料分析,大凡有成就有建树的人出成果高峰在三十多岁。杜至砺对此有些困惑,心里想不见得吧。因为他已经超过四十岁,很不情愿失去出成果的最佳年龄。不过他也不是研究人才学的,说了也没用。反过来至少可以说,建筑师决不是吃青春饭的,决不是青年人独有的职业。
  改革开放以来,杜至砺锐意进取,虽然阻力重重,遇到不少不尽人意的事,但毕竟还是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宽松环境。就在他步步攀登,日臻辉煌的同时,围绕着他的争议和麻烦也日趋表面化。
  文化大革命造成人才断层,建筑学专业十几年没有大学毕业生,工农兵大学生就没设建筑学专业,恢复高考这个专业招生比别的专业还晚了一年。而土建室技术人员平均年龄已经超过五十岁,眼看这支南征北战几十年,为社会主义建设立下赫赫战功的技术队伍很快就要丧失战斗力了。断断续续补充进来一些中专毕业生,又在社会上招聘了一批中学毕业生,都是“大学漏”,用以充实设计队伍。为了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经过和西安建筑大学联系,成立了函授站,设计院又开始出现徐凡年代那种朗朗读书声。贾名如、李维这批人年令大了,又在领导岗位上,而杜至砺年富力强又有较强的专业基础,函授站兼职辅导教师的担子自然落在他的肩上。
  函授站开学,校方和设计院都十分重视,刘宝庠代表西安建筑大学赶来参加开学典礼。
  这时的刘宝庠已经出任建筑系主任,不仅在国内大陆是知名教授,又被香港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在境外晓有名气。并且作为建筑教育家,列入英国政府授予的当代世界500文化名人名单之中。
  在函授站开学典礼上,他讲了这样一段话:“十年前,我看到一份材料,著名学者杨振宁博士上书周恩来总理,指出中国人才中断的危机,而今天这一危机的恶果突出地显现出来。所以,在座的同学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第一设计院为函授站准备了比较好的学习条件,一边工作实践一边学习。你们的辅导教师杜至砺工程师,是二十年前西安建筑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希望你们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杜至砺就是榜样,不仅要学习他传授给你们的知识,更要学习他对专业的热爱,对成就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努力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杜至砺只讲了这样几句: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