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

袁洪量

  司马高家虽捉襟见肘,但儿子必要的学习用品从未断过。再说,也就是一支铅笔两个本子就可以打发一个月,用他对妻子的话:“咱再苦再累也要供涛他上学”这话他曾不止一次对吴碧娟说过。足见他之供子读书之决心之坚定。司马涛吴碧娟他们意识中有文化人到哪都会比没文化人吃得开,他不就是没文化吗?劳动农民朴实,善良的品格使他能心安理得安命本份地生活下去,但对下一代,在儿子身上,他寄于了无限的希冀。他希望儿子能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能过得顺当一些,这种想法很朴素很实在,几十年来,艰难贫困的沉重生活的积压,压弯了他的腰,犁深了他的额纹。龟裂了他的手掌。他在拼命支撑着。儿子是他生命的延续,他不愿儿子再象他一样窝窝囊囊地活着,他还没能从理性上认清读书的目的,但他意识到儿子该读多  书,这无疑是难能可贵的。他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铅笔和作业本的钱并不是很容易就能来的。为此司  司马高就要求儿子想好了字,想好了答案再往本子上写。橡皮司马高是从来不买给儿子的。
  那时无什么经济来源,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年底队里的分红,等他把寥寥无几的年终分红钱且来购置生活必需品外,所剩的就更可怜了。司马高也拿不出再多的钱给他买这买那,年幸司马涛并未断过铅笔使,虽未断过他的铅笔,可他要侈给买笔时,至少要在铅笔用完的一周前催他爹,司马高总是随口答曰:“还能用,明天买”到了明天,还是明天。
  “爹说话最不算数”司马涛想,每次买铅笔时都到了两只头捏不住的时候,司马高才扣扣索索从衣袋角挤出个钢蹦来。后来司马高不知从哪里捡了只半截钢笔杆,结果铅笔缠两圈纸塞进去,铅笔又可多用两天——这可是难得的发现。
  司马高每次检查儿子作业时,发现字迹潦草或有涂改的痕迹时,他总是毫不留情地大声叱责司马涛。他自己是个做任何事都要求自己尽职尽责,尽善尽美的人,这是他纯朴,老实的性格养成的做事准则。他应当儿子应该也能做得到。
  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受父亲的影响,司马涛也养成了做作业,字迹工整,题面清洁的习惯。他的作业本因此常被当成范本让同学们阅览,加上司马高和吴碧娟经常会考儿子学过的内容,因此,玩的同时,司马涛的学习成绩并没拉下并且还一直遥遥领先。
  升二年级时,他的班主任随他们一块搬到了大学校,新学校虽是破旧的庙宇,但比一年级的教室大多了,而且离司马涛家也近了很多。
  这次上公社演出节目,是县里号召的,是县劳模表彰大会后,由各公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