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躯体与修炼灵魂

邢增仪


  其实,人穿什么最美,这个问题对于大人很复杂,得对于孩子反而很简单,那就是,什么东西都不穿。
我有一个亲属的孩子,对线条、人体有天生的感悟。他两三岁时总喜欢偷偷地看大人洗澡。待大人们洗毕要穿衣服时他就会急得大叫:“不要穿嘛,就这样好看。”
  本来如此,您看造物主的作品:有动人心魄的起伏线条、晶莹润滑的肌肤、修长的大腿、秀美灵活的关节……真是无可挑剔。
  但原始人都知道要弄一块东西遮羞,可见人不可不穿衣服。何况并非每一个人,每个人的任何阶段都体态美妙,令人击掌赞叹。
  所以,穿什么才会这般重要,服装业在今天才会如日中天。
  服装不外有两大功能,一为实用,二为审美。第一种功能简单,傻瓜冷了都知道抓一件衣服穿上,而第二种功能就复杂了。因为穿衣不光自己看,更为给别人看,何谓美?这就有一个个体和社会审美观统一的问题了。
  个体的审美观是个人文化修养、格调趣味的综合。可有文化、有教养的未必是美人胚、衣架子,而美人胚、衣架子未必有文化。因此说到底,这穿衣的学问还不光是美不美的问题,而是什么人穿什么合适、得体,穿什么才能搭配合适,相得益彰的问题。
  在穿衣这件事上,我以为人与人是没有可比性的。人只能和自己比,也就是说并非是一件衣服穿在不同人身上的比较,而是同一个人穿不同衣服的比较,也就是说一个特定的人究竟更适合穿哪种颜色、款式、质地的衣服。
  比如我偏爱红色,从冬天的大红风衣到夏日晚会上枣红的旗袍我都有。并且我欣赏红与黑两种迥然不同色块的组合,这充分映证了我性格中、处事哲学中既热烈、主动,又还比较注重理性、原则、务实的本质。
我穿衣服注重的是自己的感觉而并非旁人的评价和衣服的牌号,我至今弄不明白女人衣服的名牌是哪些?我也有上千元的套装,但我更常将它们束之高阁。我更爱偶尔逛逛衣服摊档,挑几样价廉物美的搭配起来,穿出自己的飘逸、朴实、温存,穿出自己的风采和个性。
  我并非一味反对名牌,而是想强调一下这个道理:在人和衣服这对矛盾中,人是主要矛盾,是人抬衣,是衣随人贵,而决非衣衬人高。比如我们的国母宋庆龄即便穿一件蓝布旗袍依然雍华高贵、典雅大度,而那些“空心罗卜”、“绣花枕头”就是给她戴上凤冠也不像皇后。
  可见,穿什么并不是不重要,而是和“什么人穿?”“怎么穿?”比起来,后者更重要。
  因此我认为我们每个人在用心自己衣饰的同时,更要用心修炼那衣物包裹的躯体,特别是那躯体包裹的内核——精神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