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星戴月的民族

邢增仪


  从来都是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我以为这个“各”不能光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还应该放大开去,理解为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之间的差异。这是我最近到云南考察了许多少数民族,特别是纳西族和纳西族特有的服饰——“披星戴月”后产生的关于服装的联想。
  要说狭义的个体差别吧:比如同样是歌星,苏芮演出总喜欢穿黑色的衣服,显得冷峻、高深莫测,而翁倩玉则钟爱五彩缤纷、艳丽的衣服,显得是那样华贵高雅、雍容大方。我想这一定和她们各自不同的生长环境,生活经历密切相关。据说苏芮一生坎坷,特别是情感生活一波三折,而翁倩玉无疑是天之骄子,上帝似乎对她是格外垂爱,财富、容貌、才智集她于一身,让她占尽了鳌头。所以无怪乎翁倩玉的演唱风格以及演出服装才会永远都是那样明快和艳丽。
  至于不同时代不同的服装差异,我想大凡上了三十岁的人一定会对此有特殊的感受。你说文化大革命时全国人民穿什么?不外就是青、蓝二色统一标号的“革命服装”,不分男女,不分老少,更不分肥瘦,全中国只需要一个裁缝就够了。如果哪个姑娘敢在衣服腰上加两道缝,敢在领口露一点衬衣的边,那也就美得不行了。
  一场文化浩劫,极大地摧毁了人性,压抑了人爱美的天性,每个人都恐隐蔽自己不及,谁还敢在服装上去惹事生非呢?难怪外国人评论:“中国人是一群黑乌鸦”。
  可时轮才不过转了那么几十圈,中国还是那个中国,人还是那么些个人,可服装、时尚却发生了天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可以说没有什么是人们选择服装的障碍了,区别只不过在人们的文化教养,审美层次,经济能力之中。比如说喜欢追逐时髦的年轻人,今天三点式泳装才上镜头,明天她就敢穿在身上;热衷标新立异的人,市面上一有和她一模一样的衣服,她立马就束之高阁。就连老人都已不存在什么衣服敢不敢穿的问题。看老年人的时装表演,再回想一下二十年前我给那时才四十来岁的母亲买了一块素得不能再素的花布她都会发脾气的情景,真令人感概不已。时代才真是最具特异功能的服装大师;服装,真是时代的睛雨表啊。
而再看看民族和民族之间,那服装更是五彩缤纷、迥然不同了。
  很久以前,我曾居住在一个苗族聚居的地方。那个地方苗族妇女的盛装打扮是头裹长长黑丝帕,深色的衣服上缀满了雪白的银饰物。那黑丝帕的长度和银饰物的重量绝对是一个人身份、财富、美丑的标志和象征。据说那丝帕最长有二十米,银饰最重可以上十斤。一次我去苗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