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抑或气车?

邢增仪

  汽车应该叫“气车”。
  拥有汽车的人重则有一部血泪史,轻则既便不是有心酸史也有烦恼史。汽车是人类作茧自缚的最典型的范例,它的其中三昧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说得了的。
  我平生第一次自恃不住要犯心绞痛,要头重足轻站立不稳便是因为汽车。当那部崭新的、乌黑闪亮、高贵无比的“公爵王”,只因为司机一个小小的错误,一瞬便扭曲成一堆惨不忍睹的“烂麻花”时,我便清醒地知道,从此以后无忧无虑坐“的士”车,撞车、罚款都不关我事的时代已经过去,汽车的忧患得失要与我纠缠不清,长期共存了。
  果然不出所料,汽车除了带给人方便、快捷外更有数不清的麻烦,不用说庞大的开销了,不用说紧要关头它瘫倒不动了,不用说因为过份指望它误了上飞机,便是说因为有它而得罪了多少人,你便能心领神会了。
  我们已经没有古人那种境界了——因为有了好东西不能与朋友分享便要割席、焚车。
  相反我们怕的正是那个“借”字。不借吧,伤了情份坏了关系,借吧,误了自个的事还在其次,倘若“损兵折将”回来,你是理会还是不理会?
  于是不由得回想起当年一大族人十几口,借了一辆中巴去石山吃羊肉的情景。那时是“出无车”却有一路欢歌、一腔激情。可如今,车倒是开了一溜,可笑声、歌声却是都绝迹了。
  “聪明反被聪明误”,用这句话来形容人类是最恰当不过,你看发明了杀虫剂却误伤了多少人,“西瓜吃死人”已不再是奇闻;使用催肥剂,猪肉喷香一个已成了上个世纪遥远的记忆;普及“速冻食品”,将会把饮食的情趣降到最低;“电脑风靡”已使千年的汉字书写文化垮掉了一半……
  汽车的“气人”在曼谷是最为典型的。在那儿汽车排放的废气遮天蔽日,以致于交警在大街得戴防毒面具;在曼谷公交车从不关车门,以便心急如焚的乘客可随时跳下;在曼谷每辆汽车都安放着电视机,以缓冲人们的情绪,以避免急不可耐的人冲突厮杀起来。在曼谷汽车已经违背制造者的初衷了,因为步行其实比乘车还快许多。1998年去曼谷,一次有亲戚请我们吃饭,下午四点就出门,近七点才抵达。一路停的时间远比行的时间多。以为有多远,可十一点往回走,才四十分钟就到了,这才与理解为什么亲戚说晚上十一点回和晚上九点回时间是一样的道理。
  汽车是人人所欲,但“气车”却是始料不及。有聪明人说,人永远在欲望中挣扎,满足了就无聊,不满足就痛苦。我还要加一句,满足了也未必就不会有新的痛苦。那么罢、罢、罢,就如汽车或气车一样,人就注定一生得在悖论中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