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菲尔铁塔下的海南老人

邢增仪


    当我和一位80高龄的来自海南文昌东阁的邢氏老太太站在巴黎艾菲尔铁塔下拍照,当巴黎那灿烂的晚霞将高达一百公尺的世界第一铁塔映照得象镀了黄金,当塞纳河则象一条玉带环绕着巴黎的时候,我看看我挽着的这位和琼州大地上任何一位老妪完全一样的朴实无华的阿婆,再瞧瞧身边川流不息的白皮肤、蓝眼晴的洋人,我不得不万分地感叹。感叹命运的神奇,感叹时间的神奇,感叹中国人特有的顽强,坚韧的生存能力,更感叹炎黄子孙这种向外渗透、拓展的能力。
    谁也无法弄清楚第一个中国人他是为什么、怎样来到法国的了?只知道今天巴黎大街小巷里到处有中国人,任何一个刚到巴黎的中国人都不用害怕迷路,因为站在街头不消超过十秒钟你就会找到一个同类。
据说巴黎有个“法国华人一百年”展览,是一个在法国一辈子都从未回过中国的老人举办的。里边用文字、图片,实物回顾了华人一个世纪在异国他乡的历程,其中有一辆有85年历史的缝纫机,它承载了一个华侨全部生命的重荷。
    我没有去看过这个展览,但我从我这位邢氏祖母身上看见了这个过程。
    我的这位阿婆是80年被国际红十字会送到巴黎的,在这之前她是在柬埔寨。如果不是历经了1975~1980那段红色高棉实施的惨无人道的极左政策,她也许还会在那儿呆下去,因为她是在1938年她20岁那年为了不当亡国奴而被父亲送到柬埔寨的。她在那个热带丛林生活了42年,在那儿她曾历经艰辛,曾获得成功,并养育了十一个孩子。幸好她这十一个孩子有好几个很早就离开了柬埔寨去了法国。就因为这个,法国的国际救援组织在她最危难的时候向她伸出了手。
    80岁的阿婆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至少她有两个感情家园,一个是她的文昌老家,一个是她现在的栖身地——巴黎。
    文昌她一年要回几次,要来上坟祭祖,要来修建祠堂,要来帮助孤寡老人,更要来给孩子们添一点桌椅书本。她说她放不下父母的遗骸,她说她更爱听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
    可阿婆对巴黎也同样一往情深,尽管她身处巴黎却从没去过卢浮宫,凡尔赛宫,尽管她从没听说过雨果、巴尔扎克,可她仍然以她的理由、她的方式爱着巴黎。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几个子女全在巴黎生活富足、事业有成,其中有银行行长,有加油站老板,有政府官员,不仅仅是因为法国在她危难时救助过她,更因为这个民族有些内在的东西深深打动和感染了她。
    我在海南采访过她,我问过她许多问题,其中有两个问题她的回答令我惊讶。一个是我问她是更爱海南还是巴黎?她回答是“巴黎”。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