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基础设施。
    汪彤对他是一种深层次的慰藉,他越来越发觉,自己愈来愈流涟汪彤了,愈来愈离不开汪彤了。他也常莫名陷入烦恼之中。
汪彤做为父母的掌上明珠,愿意让她,而她自己又舍得远离繁华的都市而随他一道在穷乡僻壤地方留驻吗?(汪彤只有一个弟弟,处于都市优越的家境,使她无忧无虑地念完财经大学,毕业前,他却突然变卦,放弃爸妈托关系而联系好的事业单位,自己应聘到了这家在大陆排名前10位的台资企业中,由于素质业务出类拔萃,使她月薪拿到参千多元,成为苏慕华的得力助手。
    在大学校园里,追她的男孩儿可以排成排,但她从心里看不上这些奶油小生,相有的优越家境使她对这类追求者一概不屑一顾,这些人大都报着混个文凭,凭老爸老妈的关系网找份舒适,薪高的工作就万事大吉了。她意识到她和他们不属于同一类的,故便和这些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直到毕业。
    也许,正应了那句“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汪彤发觉她不由自主地迷上了这个皮肤幽黑,个头高,面孔多阴少晴的北方男孩来,“虽然他们之间差三四岁,从优生优育角度讲,这样的差异不是正好吗?“)
人,说来也怪,有些时候总不由自主地坠入情网,她选择爱情的标准是才能﹢人品,至于财富都是有才能的人创造的!
    司马涛被汪彤生拉硬拽地推到她家里去了两次,开明的两位老人对他也表现出很多善意,既然女儿如此喜爱这个司马涛,硬拆是不可能的,何况这个司马涛又是这们的知书达理,模样也端正,一口普通话咋听起来顺耳,既然是女儿喜欢就由她去吧,不过,老两中一合计,提出要他们成家留在广州,一来,这儿经济发达,凭他们的本事生活上会愁赚不到钱。二来从心里讲,他们说啥也不舍得让女儿走,这一走就是几千里路,再见面那还容易,年龄渐高的他们还不就图个能经常看到儿女相互能有个关照!他们也把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女儿的心里,汪彤当然清楚父母的心思,一边是生养她的父母,一边是她为之倾心的司马涛,她感觉在这独木桥上进和退都意味着伤害。当司马涛跟她说起想回家时,她马上跟着司马涛的话音道:“我也要去。”是呀,她要看看司马涛的奶奶和妈妈,尽管司马涛一再强调和说明家境贫寒的情况,但汪彤还是印象比较模糊,两个家境的截然不同,更是汪彤向往司马涛所描述的家乡那低矮的可望见满天星斗的老屋,那潺潺的洛河,以及那密密的杏林,飘香的果园……
    拗她不过,于是司马涛和汪彤一同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列车一驶进河南省的地界,司马涛便兴致勃勃地向汪彤讲起家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