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处。
    辗转若此而不惑,
    露往霜来未言苦。”
  “好!那这幅画取个题目,索性就叫《年华》吧!”
  至砺又取了一支“画卷小楷”毛笔,饱蘸朱红颜料,在画面的左下角画了一方篆刻图印,用的是朱文铁线,《华年》二字很是刚劲有力,真有点像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
  一夜之间的思想冲动,一幅信手拈来的水粉画《年华》,成为一代知识分子理想追求和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全市画展上,它又勾起多少同龄人的回味和共鸣。人们长时间站在画前看了又看,不忍离去。而且七嘴八舌地议论:
  “太生动了,这画的就是我们自己。”
  “多年来,工作中我们挑大梁,生活上还有繁重的担子,过的是什么日子呀!”
  “不过,别忘了,‘露往霜来未言苦’嘛,你看,拉手风琴,唱歌,这叫‘穷乐心儿’,‘革命乐观主义’嘛!”
  谁也没有留意,常生和汪兴安走出了过来,先是常生那别具特色略带沙哑的声音:
  “我发现这幅画有问题,应当批判。”
  大家静下来,惊讶地听常生慢慢道来:
  “第一,画面上的所有人物,从年轻到中年,全是一个模样,男的就是杜至砺;女的从扎辫子到剪短发,也都是一个人,那就是小周。”
  逗得大家都笑了,不过这也是正常的,喜欢画画的人常说,每个人画出来的人物,常常会像他自己。
  “别吵,别吵,还有第二个问题,应当说这是一个错误!你们看,这个男主人公,握着笔在沉思,他拿笔的不是右手,是左手!”
  汪兴安挤了进来,操着陕西口音说:
  “啥,你还晓不得?咱至砺兄弟是个左撇子!”
  至砺和明德有点不好意思,画了一宿,怎么两个人都没发现画面上的人是左手握笔。
大家笑得更厉害了。
  展厅门口的桌子上,铺着白台布,放了一个意见薄,可以提意见,可以抒发观后感,也可以推举自己所喜欢的画。《年华》的呼声最高,最后获得一等奖。那时不兴发钞票,奖品是一盒24色的马头牌水粉颜料,还有一套李福寿画笔厂生产的油画笔,从1号到12号各一支。同时得奖的还有宋师傅的四扇屏和那位老中医的国画,宋师傅得了一套六把的木刻刀,老中医得了一套杭州刘文堂制造的毛笔。
  一场画展,他的钢笔速写并没有中断,可是水彩写生已经搁置多年了,刚开始感到有些陌生,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他又重新找回失去的感觉,休息散步的时候,他观察街道上的一座座建筑,寻找速写的对象,研究取景角度。他常常利用早晨上班前,带着女儿去画上半个小时,女儿也很开心,帮他准备画具,拿马扎,画的时候站在后面认真观看。
  对至砺来说,不仅享受着画画的快乐,也增加了一份天伦之乐的意味,不过他还没有想到,这些建筑速写给他带来不少学术上的成效,那就是后话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