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然而,侯振信的外语水平有限,他担心自己会因此考不上研究生。安教授向侯振信建议,可以考古文来代替考外语,侯振信闻言欣然应可。
    时下,国家允许四年的大学生生涯可提前两年毕业,拿大专文凭,毕业后,可再报考研究生。侯振信获悉这条政策后,心下盘算,自己虽然带薪读书,然而那些薪水太少,妻子一个人撑着,实在太过辛苦。如果提前两年毕业,再报考安教授的研究生,这样比读四年本科要划算得多,而去读了研究生,毕业后出来再工作,势必工作状况将更有好转。于是他决定提前两年毕业。
    侯振信下定决心提前两年毕业再报考研究生时,就放弃了学习外语。本来外语底子就很不好,学起来很吃力,反正考研究生可以以古文代替外语,倒不如专心做好研究生考试的准备。因此侯振信大二就没有再选修外文。然而命运和侯振信又开了个玩笑。大二快毕业时,国家政策发生了改变,考研究生必须要考外文。
    侯振信傻眼了。这下,既考不了研究生,也不能继续读本科了。因为要拿到本科文凭必须要有外语成绩。侯振信颓然了,但也只能感叹造化弄人,遂赶紧为毕业做准备。
    安作璋教授无限惋惜,他扼腕叹道:“侯振信啊侯振信,如果你早一年,早一年啊……”
    是啊,如果可以早一年。如果当年母亲让他七岁上学,1965年他就可以上大学,1969年他就该大学毕业,而只因差了一年,便碰上了文化大革命,一等12年;如果不是宋文教在报名时卡了他,1977年他就可以报考大学,79年就可以报考研究生,那时候还可以考古文代替外语。这“晚一年”把侯振信的很多选择关上了门。这看起来只差了一年,却改变了一辈子的命运。侯振信懊恼不已。很多事情不会因为个人的想法和期望而改变,这都是命运的安排。
    侯振信的大学生涯虽然短暂,但《民主制探索》却是一道标杆性的见证,足以让这仅仅两年的光阴深刻又亘远。后来山东师范学院刘祚昌教授看了此文后也给出了较高的评价,并对侯振信说,此文预计三十年后就可能发表。
    毕业在即,侯振信的当务之急是要找到接收单位。回去要做什么呢?侯振信本意不想再做一名普通的老师。他觉得自己有更大的追求。行业可以不限,但他想为官,做领导,这个想法一直以来他从未改变过。如今作为天之骄子、学有所成的他,这种欲望更强烈了。
    1980年,他向乳山县委、县人事委员会上书了一封自荐信。信里述文革,说磨难,历数自己的能力的成长:

    “我自幼受党教育,老一代革命者改造社会、为人民谋利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我决心以他们为榜样,为革命奋斗终身。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