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撂,说声“我上课去了”,晚上回来还要写作业,复习功课。
  周明德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认准了的事情就拼命去干,这就是她的风格。

  从杭州带回来父亲的遗稿有满满一个大旅行袋,至砺说,我先初步清理一遍吧。他走马观花浏览之中,被牢牢吸引住,发现了不少原来所不知道的内容。特别是有一段以前大家了解不十分详细的历史。明德的父亲在二十年代发表过一篇散文,五十年代有一部未曾发表的长诗,二者衔接起来披露了一个惊人的故事。
二十年代初,明德的父亲曾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俄语,这外国语学社是建党前后为培养革命人才而设立的。明德父亲和许多革命者一样,从这里出发去了苏联。历尽千辛万苦到达海参威,穿过西伯利亚向无产阶级革命中心莫斯科进发。当时苏联境内情况十分复杂,既有红军,又有白匪残部,也有日本占领者。这几位中国青年化装成商人,大约在伯力附近一个车站,上来几个讲俄语的军人盘问,他们无从分辩是红军还是白匪。军人让这几名中国商人脱下鞋来,而他们的证件恰恰藏在鞋后跟里,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就在军人用力掰开鞋后跟的那一刹那,同行的一位青年由于紧张过度,突然精神失常。幸好这些军人是来迎接他们的苏联红军。
  明德的父亲在莫斯科进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而那位同行的青年精神病病情加重。当时苏联革命刚刚成功,实行的是供给制,每天只有一点面包,再配上一些土豆什么的,学习生活相当艰苦和紧张。组织上决定送这位同志归国。明德的父亲和另外一位后来颇有名望的作家,承担了这项护送任务。
上海解放后,这位身体已经复员了的同志,像一位不速之客,半夜敲开了明德父亲上海寓所的家门。
  结婚十年来,最初至砺只知道岳父是诗人,文学家,翻译家,五十年代还被定为历史反革命,现在才对他的历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他从十月革命的故乡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又参加了北伐战争,用他熟练的俄语给苏联军事顾问当翻译,以后又在鲁迅的麾下从事革命文学事业。
至砺对明德说:
  “我要写出来,让人们知道,他老人家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成就,而且一生历尽磨难,不屈不饶为民族富强和国家独立而探索和奋斗。应当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
  于是至砺几乎全部业余时间用在蹲图书馆,查资料,记笔记。又利用出差之机,到天津、北京等历史悠久的图书馆翻阅旧报纸和各种刊物以及党史资料,从而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
  三·一八”惨案的死尸堆,苏联伯力的冰天雪地,北伐行军的征途,北洋军阀的木笼囚车,地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