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转动、颈部转动、膝盖转动等,呼啦圈可以用来“跳龙门”,可以在地上转圈滚动,还可以用来开火车等等。一种器材的多种玩法,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幼儿活动的兴趣,从而达到锻炼的目的。
   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收集一些废旧物:报纸、易拉罐、纸盒、布条、塑料瓶、松紧带等,经过独具匠心的制作,都可以变成游戏活动中多彩多姿的玩具。
四、及时关注个体差异,发挥了幼儿的主体精神。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开展体育活动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形式要多样化、生动有趣;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一节好的体育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教师不仅是活动的指导者、观察者、鼓励者、建议者、还是参与者;幼儿才是真正的探索者、思考者、学习者,只有幼儿的需求和学习得到满足,个性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由于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各不相同,他们之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这要求我们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要求我们“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比如游戏活动《过雪山》,
   “雪山”是由多个轮胎搭建而成,雪山的高度和难度取决于轮胎的高度。组织游戏时,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不同高度与难度的雪山,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让每个幼儿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幼儿在一次次的挑战中获得了成功,树立了自信,通过不断的积累,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也会随着自信心的建立而随之增强。又如“穿山洞”、“过障碍”、“走下坡”等,教师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发展特点,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不一样,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穿”法、“过”法、和“走”法。
幼儿是发展的、能动的个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总是以主体的身份在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各种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我们只要发挥了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精神,活动将会取得显著的成效。
五、合理安排运动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科学的锻炼,可以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使骨骼和肌肉得到更多营养,从而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增加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而科学化的实质问题就是如何安排适宜的运动量,使其符合幼儿机体的运动负荷。
   在体育活动中,安排运动量时,应该以相对密度大一些、强度小一些为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