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西南联大就是地下党员。他爱人在我们学校,我是校长,她教政治。以后张鲁沂又在驻外使馆当过经济参赞,每次回上海,他都要到我这里来,聚谈聚谈。不过,说话这也有好几年没见喽。”
    无疑这是个很有价值的收获,明德当即请堂兄替至砺写了一封推荐信,从上海直接用特快专递寄给至砺。
    转眼又是初冬,明德在翻阅辽宁省报时发现一则小消息《港华发集团董事长张鲁沂赴沈  斥巨资组建华发东北投资公司》。明德想,这可是个难得机会,我要到沈阳去见张鲁沂!
    全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沈大公路已局部通车,到省城不足100公里,一个多小时的路,来去十分方便。可这4、500万人口的城市,160多平方公里的市区,上哪去找一位香港来的张鲁沂?那还不是跟大海捞针一样?
这就是周明德,只要想做的事,总会想出办法来,一般也总是会办成。改革开放的今天,投资开发这类事情最敏感,既然见诸报端,新闻媒体就清楚。她拿起电话先拨打沈阳114问询台,问准了新华通讯社沈阳分社电话号码,再拨打新华社电话。要通了电话先报出张光的大名,对方一听是张光的朋友,很热情地通报了张鲁沂的行踪。到了沈阳又怎么样证明自己的身份呢?明復的推荐信早已寄给了至砺。猛然间她想起在影集里有明復的照片,翻来翻去,选了两张。其中一张还是当年在重庆时,父亲领着明德和明復一起照的,那时明德还是刚上小学的孩子。四十多年过去了,可以说面目皆非,不过张鲁沂总会认出照片上风华正茂的周明復吧!经过缜密安排和准备,周明德去了沈阳。
    周明德下了火车直奔当地称为“安乐窝”的沈阳迎宾馆,正值晚饭前的时间,一位秘书模样的干部出来接待明德。她那种与生俱来的自信神态和气质,让对方感到,此人挡驾不得,随即返回宴会厅请出张鲁沂。明德晓得此时罗嗦不得,大方地一笑,自报家门道:
   “张老您好,我是上海周明復的堂妹,叫周明德。”
    张鲁沂像一位慈祥的老人,似乎面前这位周明德原本就不陌生,没等周明德打开提包取照片证明身份,就愉快地拉起她的手说:
   “还没吃晚饭吧?一起吃了饭再慢慢说。”
    张鲁沂领着周明德走进底层小宴会厅,今晚是他为答谢省市领导设的便宴。两张1.8米直径的大餐桌已坐满宾客,他吩咐服务员在自己身边加了一个座位,顺便把不速之客介绍给大家:
“这位女士是文坛耆宿周老先生掌门女公子。”
    话音刚落,对面一个熟悉的声音接了过来:
    “哎哟,这不是周明德周工程师吗?这可是我们辽宁著名建筑师呀!”
    周明德惊讶地抬头一看,你说巧不巧?说话的正是鞍岭市女副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