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和一部分同学在这条道路上早已迈出了一大步。他已经不单纯是如饥似渴地攫取知识,而已经养成须庾不可少的读书习惯,探索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这届毕业生是在反右派斗争之后几年来第一次进行毕业答辩的,而首场答辩又带有示范性。应届毕业生既兴奋又紧张地坐在阶梯教室前几排,低年级以至其它专业的学生挤满了后面的座位。杜至砺会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他的毕业设计课题是《西安市丰乐园居住小区规划》,论文选题是《小区规划中现代与传统的思考》。他把洋洋洒洒二万字的论文浓缩为简单的提纲,把设计成果和论文插图放大后一起挂在黑板上。
    答辩开始了,杜至砺简捷、流畅、生动地做了汇报,会场鸦雀无声。一看表,用了二十三分钟,比规定的时间仅超过三分钟。提问和解答规定是二十五分,他从容不迫地坐回自己的席位,静候答辩委员会专家教授们提问,以获得进一步阐述和发挥的机会。
    由于杜至砺的设计和论文颇具新意,专家教授们兴致很浓,一会儿走到设计图前审视,一会儿提出些疑问,气氛很活跃,象是在开学术讨论会。低年级学生坐在后面交头接耳,大有望洋兴叹之慨。杜至砺回答问题大胆清晰,谦虚有礼。时间快到了,眼看答辩要顺利通过,毕业班学生也松了一口气。
谁也没料到,就在这时,师生之间发生了一场辩论。
     其实,贾名如和杜至砺之间冲突由来已久,杜至砺从受到老师宠幸到遭到冷落,经历了一个过程。从毕业实习一开始,贾名如就发现这个学生基本功扎实,思路敏捷,知识面宽,还肯下功夫,很想拿他当重点来培养。上海的闵行一条街,北京的古城新村,无不耐心地讲解指导。在北京,还带上这个门生去清华园拜访自己的受业恩师梁思成先生。建筑界素有“北梁南杨”的美誉,梁思成和杨廷宝可以说是一代宗师。贾名如自然要向学生追忆当年自己如何受益于梁先生。同时为了增加可信度,也免不了要透露一点梁先生的生活轶事,特别是重彩渲染了梁先生青年时代追求林徽因的趣闻细节。梁先生结婚大约在1928年,按年代算下来,那时贾名如还不过是个娃娃,所云不过是道听途说而已。反正说明贾名如比较器重杜至砺,这是真的。
    有一天,贾名如仔细看过杜至砺画的小区鸟瞰草图,比较满意。说,晚上我拿回家推敲推敲。第二天上课拿了回来,同时带来一张修改稿给杜至砺。老师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亲自给学生改图,还重新画过,怎么能让人没有受宠若惊的感觉?但接下来就出现了分歧。贾名如要求他在小区内穿插设几栋二十层以上的塔式建筑,原因是这样才有现代感。而杜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