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在1959年,在怀仁一个最边远的高山峻岭发生了一段惊天动地的大事:
    一辆客车遇险,晏从兵的父亲晏洪昆——一个道班班长为抢救乘客壮烈身亡;到底该不该评烈士?围绕这件事,掀起了轩然大波,甚至惊动了《人民日报》。
    一派是以官方舆论为主,说晏洪昆一贯表现不好,酗酒闹事,打架斗殴,顶撞领导,客车遇险是因为他不负责任,公路失修,像这种人死了最多也就功过抵消,哪还能评什么烈士?树什么标兵?
一派以民间舆论,特别是以被救的九死一生的乘客为主,联名上书交通局、甚至省报、《人民日报》,强烈要求追认晏洪昆为烈士,树为标兵,大力表彰。
    可是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台风再大也会过去,没有人领头,没有材料去推翻那些所谓“一贯表现”,官方的舆论渐渐大起来,民间的舆论渐渐敛声敛迹。
    一年之后,在人们的叹息声中,晏从兵的母亲改了嫁(倔犟的晏从兵不愿跟随母亲,宁可到处流浪),眼看事情就要按官方的意思定性时,刚到怀仁的贺子文大义凛然地站了出来。
事发之后,贺子文就从人们的同情、叹息、不满、惧怕的态度中看出了蹊跷,为了伸张正义,他背着官方,翻山越岭,找到晏洪昆的朋友、同事、妻子,甚至被救的乘客了解情况,核对材料,他奔波、受累,被误解,被扣工资,最后事情终于真相于大白。
    就在事情要定性的关键时刻,一份力若千钧的材料抛了出来。原来晏洪昆舍己救人的真相是毋须置疑的,为什么事情会颠倒黑白?问题的症结在当时地区交通局的一个副局长的态度,而那个人早在十年前,早在还未发迹,还是一个县的养护段的领导时就和晏洪昆有很深的过节。
    那时候晏洪昆也在那个县的养护段,那人原本是晏洪昆的上级。问题出在晏的妻子身上。晏的妻子很漂亮,又不安份,自和晏结婚不久就和那人勾搭上了。事情暴露后,那个人利用职权以及晏洪昆的英雄气短、痛惜娇妻的弱点钳制他,那人答应和晏妻断绝关系,永不相见,但相应条件是晏洪昆永不揭露。晏洪昆吞下了这枚苦果,并自愿申请到怀仁最边远、最艰苦、最没人愿去的道班。此后的晏洪昆成天沉溺于苦恼、屈辱、酒精中,这个工人家庭的幸福和安宁被摧毁了,这个雄狮一样的人也被摧毁了。而那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却平步青云,坐上了地区交通局副局长的交椅。
    真相一经揭露,无疑于在怀仁地区爆炸了一颗原子弹。由于有媒介参与,有上级机关干预,整个事情天翻地覆,晏洪昆终于被追认为烈士,交通系统通报表彰,而副局长被子迫下了台。
在整个调查中,当时任怀仁交通局的宣传科长杨志龙始终和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