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77岁,长子振文13岁,长女翠珍10岁,次女翠玉4岁,小儿鸿安1岁,再加上鸿安姑姑家因生活贫困而寄养在鸿安家的两个女儿,一家人的生活全压在母亲一双缠足的小脚上。离婚时,母亲只有37岁。因母亲贤良淑德,又容貌秀丽,村里便有不少人劝母亲改嫁,有人还专门上门提亲。邻村的王瓦匠有一身好手艺,只可惜,老婆命短,和王瓦匠结婚一年,连个孩子都没留下便撒手人寰了。多年来,王瓦匠一直单身,听说母亲娴淑得体,便托媒人上门向母亲求婚。“妹子,瓦匠是个老实人,嫁给他准有好日子过。”媒人一跨入门槛便对母亲说。“谢谢你的好意,可是,我不想让孩子有个后爹受委屈。”话不投机三句多,媒人见母亲态度坚决,便悻悻地走了。陆陆续续,又有些人来家里向母亲求婚,母亲全都一一拒绝了。以后再有人来提亲,母亲竟连眼皮都不眨一下。见状,村里人料想母亲定是决心已定,便不再吱声,以后再也没人提此事。
母亲为了孩子不受委屈,为了这个半壁的家,断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受了一生委屈。她全心全意地教育孩子,孝敬老人,操持农活。村里的人提起母亲,无不磋叹:老侯家有福啊!也不知是积了几辈子的德,才找到这样一个温顺有礼,勤俭持家的好媳妇,却落得个这样的命运!

    离婚后,父亲又和继母结婚。婚后,他于1947年随大军南下,去解放天下受苦人,却首先苦了自家的老人、前妻和鸿安几个姊妹。解放后,父亲调去上海汽轮机厂工作,和老家的联系更少了起来。1953年父亲托人捎话给娘,说想接奶奶去上海生活,同时希望从老家带一个儿子到上海去读书。娘不舍得年幼的鸿安,便让大儿子鸿山和他奶奶走了。从此,鸿安成了守在母亲膝下唯一的儿子,他更成了母亲的依靠,母亲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他的身上。
    母亲一个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为了全家人的生存,母亲起五更,睡半夜,忙完田里忙家里。即便如此,母亲的脸上很少出现倦容,鸿安的成长让她倍感欣慰。
    1953年,鸿安七岁,活泼好动,总是耐不住寂寞跑到邻居家玩,虽然小小年纪,鸿安却聪明伶俐,长得又是浓眉大眼,让人一看了就喜欢。一天,鸿安像往常一样跑到邻居伯伯家玩。伯伯一看到鸿安便开心地笑了,他远远向鸿安招手,示意他到自己身边来。“鸿安,伯伯给你讲个故事。”听到伯伯的叫唤,鸿安乖乖跑过去。伯伯便抱着鸿安,一字一句地给他讲起故事。“听懂了吗?”伯伯讲完故事后,向鸿安问道。“听懂了,听懂了,伯伯我重复一遍给你听听。”鸿安竟没差几字把故事复述了一遍。邻居家伯伯高兴地直点头,连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