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你疼不疼?”听到鸿安懂事的问话,母亲欣慰的笑了。“儿呀,娘不疼。只有你听话,娘吃再多苦也不怕。”母亲摸了摸鸿安的脑袋说,“娘和香舅母都是苦命的人,香舅母的儿子没出息,没让他娘过一天好日子。你要听话,不要像香舅母的儿子那样,等你长大有出息了,娘就安心了。”香舅母是谁?鸿安从来没有见过,只知道这是南东庄姥姥家一个远房亲戚。从小母亲就告诉他,香舅母是个苦命的人。“你香舅母丈夫年轻就死了,有个儿子被她当做宝贝舍不得使唤,自己却吃苦受累养活儿子。后来儿子变得好吃懒做,一辈子没娶上媳妇。你可怜的香舅母操劳了一辈子,最后眼睛也瞎了,临死也没能享一点福。”说这些时,母亲的声音总是哽咽的。这声音里隐含了对自己命运的担忧和悲叹。这些话被鸿安听在耳里,记在了心里。从那时起,他就发誓一定不要像香舅母的儿子那样,而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除了母亲,便是奶奶的影子。鸿安记得,小时候奶奶经常把他拉到怀里讲故事。他躺在奶奶的怀抱里,总是能听到她絮絮叨叨地说:鸿安啊,别看俺们老侯家现在落魄了,咱老侯家可是有来头的,你要记得,你不是一般人家的孩子。
    侯家的祖上历史悠久,关于这方面的传说村里有两个版本。其中一个说法是,侯家是黄帝的后代,另一个说法是造字的仓颉的后代。村里比较流行的是仓颉的后代,这也是侯家最早可追溯的时代。而到大明朝开国时,则更有了不一样的家世渊源。在朱元璋的身边,曾有四个重要的拜把弟兄,他们分别是胡大海、常遇春、徐达和侯丕显。此四人跟随着朱元璋开山辟地,立下赫赫战功,筑起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其中的侯丕显家里原是开典当铺的,小有积蓄。朱元璋闯天下时,他跟着朱元璋起事,为朱元璋早期的打拼提供经济支撑,算朱元璋的财政主管。 朱元璋打下天下后,为巩固皇权,火烧百官楼,胡大海、常遇春、徐达和侯丕显4人一起从南京乘船逃到山东牟平养马岛,最后老死在那儿。侯丕显等人死后,葬在牟平南郊。朱元璋又感念故情,特在山东牟平县东官道(今烟台市牟平区)设牌坊,并在牌坊处立下“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的朝规。神奇的是,朱元璋定下的这条朝规,一直延续到清朝。后来清朝一位大官,觉得每经过牌坊便要下轿,实在是很不方便,又是前朝的事,便偷偷派人暗中将牌坊给推倒了。但四人的坟墓仍在,历经几百年的岁月风霜,始终傲然屹立,50年代的时候鸿安的二爷还曾定期去上过坟,直到破四旧时坟墓被平地端了。如今,坟墓虽已不见,但祖上侯丕显的辉煌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