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公园,欧洲的许多公园全是国家养起来,不收门票,市民尽可随时游览。尤其有特色的是欧洲每个城市中心都有集市广场,广场就在大街上,有雕塑、有喷泉、有演艺场、有花草和满天的飞鸽。于是傍晚时分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涌来,有互相搀扶的老人,有推婴儿车的妇人,有学步的孩子,有流浪的汉子,还有卖艺的吉普赛人。
    我曾在法兰克福的集市广场遇到过这样一个老人,从服饰和神情看他是孤独已极,疲惫已深了。他独自一人坐在一个角落,没人认识他,但满天的鸽子认识他,一见他它们就“咕咕”叫着蜂涌而至。他把一大缸拌好的鸽食掏出来,一把把撒给它们,他作得很仔细,很缓慢,尽量地延缓这个也许是仅有的让他欣慰、寄托的过程。我很想拍照,但老人却非常警觉地转过了脸。我想还是给老人留下这唯一的东西——“自尊”吧,于是我恋恋不舍走开去。
    欧洲的博物馆之多也是世界之最,从古代的马车博物馆到当代的“奔驰”汽车博物馆,一个个看过去,保准你一辈子也看不完。
    还有便是去听音乐,看歌剧,欣赏绘画展览,这种视觉,听觉上的享受对他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如一旦隔绝久了,便如中国人“三月不知肉味”那么难受。
    更有欧洲非常热衷于家庭的装修,从阳台栏杆到室内小摆设都力求标新立异,尽善尽美,加之他们的习惯是几年便会来一番更新,所以便有作不完的事……。
我常想中西方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差异那么大呢?难道仅仅只是文化上的差异吗?不,决不仅是文化差异,这中间还有国力的巨大差距。
    比如说出国旅游,哪个不爱?可一般人出得起吗?一个每月收入两千元人民币的中薪阶层,全年不吃不喝还不够去欧洲一趟,即便有这能力,办出国护照也得把人折腾半死。
    举家出游谁又不想,但你有“房车”吗?便是有,风景好的荒山野邻你能停留吗?便是能停留,那茅草地里的猪屎、牛粪、毒蛇什么的不让你“闻风逃窜”才怪。
    再说路边喝啤酒又何尝不是一天劳累的最好放松,可连最爱喝啤酒的大连朋友都说:“大连是夏天刮南风,冬天刮北风,再有兴致的人也不敢到马路边去招摇呵”。
    去公园当然也可以,可每进一次便得买票呀,一个人去没意思,一家人去多了还吃饭不?
    听音乐、看歌剧当然是阳春白雪,可有钱的人未必会喜欢,喜欢的人又很多没有钱,500块钱一场的票价能让多少人望而却步?
    于是中国人剩下来可做的事情就不多了,但时间却一点不比外国人少,再于是“打发”时间就成了中国人的专用名词。怎么打发?“十亿人民九亿麻”,是最生动的写照,九亿人民花在四方桌上砌的“长城”足可以把个万里长城再修上一百遍。还有看电视,从一进家门第一个动作是开电视到睁不开眼的最后一个动作是关电视,那小小荧光屏也不知帮中国人打发了多少时光。
    时间还是觉得用不完,于是“跳舞”和“卡拉OK”为什么会风靡神州大地,经久不衰,也就叫人不难理解了。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像外国人那样休闲渡假,真正在享受生活呢?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