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 一人得道·裙带沾光


    海南开发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
    第一次高潮应该说是八十年代中期,以汽车事件为标志,当地有不少老板是从汽车事件起步发家的。常听人们讲,某某某倒腾汽车赚爆啦,这指的是发大财。也有的讲,那时候,会开车就有人雇你,从码头向外开车,一趟就是几百元呢,一天还不开它十趟八趟?这是发小财。那几年上了几个大项目,做工程,卖建材,这是实实惠惠赚钱。至砺听得太多了,得出结论是:对这些传闻最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猜测别人赚钱总是很容易的,不排除由于羡慕以至嫉妒,说者夹杂了许多夸张和想象,听的人再添油加醋,越传越玄。
当时究竟怎么样,还是留给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去考证吧。反正,汽车事件发起来的人总是有的,也不在少数。说老实话,其中有不少人赚的钱也挥霍光了,并没用到正道上去。但不管怎么说,从此揭开了海南开发开放的序幕。由于汽车事件,海南人对雷宇就特别怀念,至砺一上岛知道在秀英有个海瑞墓,府城有个五公祠,他就抽空去瞻仰了。对于海瑞,他还是通过批判彭德怀才知道,明朝有这么一位刚正不阿的宰相;而五公祠,供奉的是唐宋时期被贬嫡发配到孤岛的五位高官。他门是李德裕、李纲、赵鼎、李光、胡铨,在不同时期分别做过宰相或副宰相,按现在的概念,大体相当于总理或副总理级干部。工程部有了汽车之后,至砺还带着弟兄们专程去儋州看了东坡故居。在参观五公祠时,他就听几位当地人说,“这里还应当再加一公,把雷宇的塑像放上,改成六公祠。他从广东到海南,来,没带一个人;从海南回广东,走,又没带一点钱财。”
    这又涉及到国家政治生活的大事,至砺是不敢这么想。不过至少可以看出两方面问题:汽车事件对海南影响之大,启发了人们的商品意识,知道受苦受穷不是天经地义的;海南人是敢想敢说的,骨子里有那么一种难能可贵的质朴、耿直和执着。这后一点可能与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经济境遇分不开。千百年来发配、贬官到孤岛来的叛逆者带来的影响,留下的骨血,已经融入当地的文化和传统中。
    第二次高潮是建省前后,先是十几万人涌向孤岛立志拓荒,青年学生是动了真感情的,不过他们两手空空,举步维艰,短时间也做不出什么大事。接下来是各省市、各部委、各大知名企业纷纷斥资挥师南下,这也是真格的,不过不少人是陪了公家肥了个人腰包。再就是真假外商设机构、办公司,当然玩空手道的居多,不少人只拿一张境外护照,贷大陆的款发大陆的财,赚出去的是硬梆梆的现钞。也有的外商亲属,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