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办工厂教学种地样样行


    1980年7月,国家开始向每家每户分口粮地。侯振信一家四口分到3亩田地,位于泽上联中附近。当年,侯振信在莱阳师范教学,回家种地很不方便,家里的3亩地只能交给张世敏一个人打理。此时,侯振信的儿子——侯平已经1岁。张世敏一个人既照顾孩子又要种地,侯振信担心她一个人太累,便于第二年向上级打报告要求从莱阳师范调到乳山一中教学。
   调回乳山工作,侯振信种地方便了许多。每次去种地,侯振信都会带上侯明。此时,侯明已经8岁,在乳山县黄山路小学读书。侯明聪明伶俐,看到爸爸辛勤工作,她帮着干些除草、浇水等力所能及的活。
   炎炎烈日下,侯振信挥汗如雨,尽管汗水湿透了衣背,他仍握着锄头辛勤的劳作着。看着长势喜人的玉米,侯振信笑了。“要想庄稼长的好,光靠勤劳是不够的,还要科学种地。”眼前的玉米雄穗已经受完粉,侯振信及时把它们一一剪掉,因为他知道这样更利于玉米生长。
 一晃到了1983年春。一天下午,侯振信在下课回家的路上,看到校内公告栏前人们三五成群地讨论着什么。他靠前一看,原来是乳山一中的校办工厂对外承包。乳山一中的校办工厂当年经营不利,已经出现亏损,弃之,是浪费国家财产,留之,是乳山一中的拖累,成为了乳山一中的一根鸡肋,一块心病。
    “这工厂一没有产出能力,二没有稳定客源,想盈利不是天方夜谭吗。我看,学校领导们是想学人家改革开放,头脑发热。”
    “这是真没辙了。你说放着这么一个企业不管,于情于理也是说不过去啊。”
    人们议论纷纷。看热闹的居多,基本没人有尝试揭榜承包的打算。可是侯振信对这条承包信息却极为感兴趣。他兴冲冲地回家找妻子商量。妻子对侯振信的决定向来支持,她只有一个担忧:侯振信一边请缨上阵,一边还要教书育人,两边能够兼顾吗。别到头来工厂亏损得更加厉害,教学又没有抓上去。那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对于妻子的担忧,侯振信淡然一笑说:“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
    于是,侯振信找到了分管校办工厂的杨毓航副校长,说,“杨校长,我想把工厂管起来。”
杨校长听后不无顾虑地说,“你是史地组的教研组长,是教高三的骨干教师,我们怎么舍得放你管工厂?”
“这……”侯振信的双唇开启,刚要说些什么。杨校长忙耐心地向侯振信解释道,“振信呀,工厂亏几个钱没关系,但我们绝不允许影响学生高考。你的能力,我是知道的,我想你肯定能把工厂搞好。但是,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不能放你搞工厂,因为教学更需要你。”
    “这样吧,我继续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