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明德咯血·唯人所召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这是一句古话,按词书的解释,是说人什么时侯遇到福或是祸,没有定准。其实也未必如此,周明德大学六年所碰到的一系列倒霉事儿,还是“事出有因”的。
    从她的名字看,象个男孩子。为此,她问过自己的父亲,得到的回答是:
   “《大学》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她们这代人,四十年代开始读书发蒙,没有念过《四书》、《五经》,更何况再晚一些的人。提到《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些古书,自然会联想到封建王朝遗老遗少,而她的父亲虽然用这样一个名字寄托对长女的期望,但又绝非那种墨守成规的老夫子。周氏家族,在江南古越算得上名门望族,在新旧交替的动荡年代,又出了不少名人,有职业革命家,也有著名学者文人。父亲一生求新求变,大开大阖,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将鲁迅麾下一员名将。在开放式家庭教育和身体力行熏陶下,造就了周明德不同寻常的襟怀和个性。
    在她身上没有大家闺秀那种温文尔雅;也看不到小家碧玉的纤纤细腻;她从不会象农村姑娘那般腼腆怯生;更不喜欢江南市井女子的嗲声嗲气。她就是她,她有追求,有理想,也有脾气。她端庄而不妩媚,秀丽而不娇艳,她把女性的柔情珍藏在心底,期待她理想中的男子汉来开掘。接触过她而又了解不深的人,总说  她象个男孩子。追求她的人不断,可是一般人又很难概括出她的魅力所在。
    还在他上小学的时侯,有一次堂兄带了几个同学回家吃饭,秘密商量罢课请愿的事,没有让她同桌吃饭,又不便解释,她一怒之下掀翻了餐桌,弄得大家哭笑不得。初中时她当少先队大队长,在报上看到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搞义演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报导,就组织同学用课余时间卖报纸、卖冰棍,凑钱给志愿军捐献了25发子弹。军报记者张光采访了她们,还发了专题报导和照片,一时传为佳话。上大学后,广东籍同学何根宝没钱买棉衣,她把自己的存折扔给他,“呶,你自己去取钱买吧。”农村来的女同学杨水秀想学打毛衣,她不假思索地脱下身上崭新的开斯米毛衣,“呶,你把它拆了,拿去练吧。”她读过教会学校,弹得一手好钢琴,受过专门声乐训练,入大学后是市里大学生合唱团负责人,拿个定音口琴调度指挥一、二百人的合唱队伍。在受难之前,可以说周明德是一帆风顺,勇往直前。她不知道什么叫困难,也想象不来该办的事会有什么行不通的。可是上大学后不久,她什么都领教了。
   当时班级的领导体制叫“班三角”,按权力的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