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苦涩

第1节 探索求新·师生舌辩


    西北建筑大学。
    二百座位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
    在这里即将开始的是建筑系应届毕业生首场毕业答辩。坐在前面讲台上的是由专家教授组成的答辩委员会成员。由校外请来的专家,有刚刚在吉隆滩国际设计竞赛获奖的著名建筑师洪擎,有在技术上主宰整座城市规划的苏总建筑师等。校内诸教授当中,担任主答辩的是国内规划界耆宿彭葆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简直是建筑界名人大荟萃。
    毕业生的指导教师贾名如讲师也是答辩委员会当然成员。
第一名接受答辩的是建筑系应届毕业生杜至砺。
    在答辩正式开始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这届毕业生的背景材料。他们是在由大鸣大放转向反右派斗争的关键时刻走进大学校园的。一浪接着一浪,又经历了向党交心、红专辩论、大炼钢铁、大跃进、拔白旗、教育革命等一系列政治运动。短短几年当中,天翻地覆慨而慷,圣洁的高等学府被搅得周天寒彻,而后又企图恢复正常教学秩序。这个过程,倒也符合一度盛行的“大破大立,不破不立,先破后立”的革命哲学。
    二十岁上下的青年学生,血是热的,心是诚的。全校最显眼的教学西楼山墙头上,那幅巨型水粉宣传画就是最生动的写照——一个英俊健壮的小伙子,双手扒开雪白的衬衣,坦露出肌肉发达的胸膛,显示着敞开胸怀,把一切献给党的赤胆忠心。就这样,每次运动都伴随着无数次真诚的冲动。
    然而,接踵而来的一场、一场政治运动,无数、无数次真诚冲动过后,青年学生们开始陷入一片茫然之中。
    1960年前后,开展反击“右倾机会主义”,保卫三面红旗的斗争。当然,这场斗争的来龙去脉,青年学生是不清楚的,直到二十年以后才恍然大悟。当时杜至砺受命和班长解唯实去考察人民公社食堂,铜川、富平一带的公社干部把大学生看作“省里下来的”,所到之处在食堂餐桌上见到的都是排列着的十几个菜,十几种主食。“吃饭不要钱”的美景,迷惑着并不了解农村真实情况的大学生。吃饭不要钱,不就是共产主义分配原则——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体现吗?心潮澎湃,挥笔疾书,杜至砺写就一首讴歌人民公社的长诗,又在文艺汇演舞台上博得阵阵掌声。
    好景不长,没过几天,杜至砺开始明显感觉到,学生食堂36印大铁锅里用铁锨“炒”出来的大白菜,实在填不饱肚子了。同学个个面如菜色,浑身乏力,浮肿开始蔓延。干劲一鼓再鼓,右倾反了又反,无济于事。学校辟出教学西楼底层当做临时浮肿病房。每次送同学进西楼时,杜至砺总是怀有一种自豪又伴着羡慕的心情。自豪的是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