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一经她生命之光的点化,便充满了人世的哲理与生存的智慧,邢增仪是属于这个现实社会的,她的这些文章与现实社会中的芸芸众生声气相投,血脉相通。


     ——鲁枢元

廊桥何以遗梦?
        
 
献给我所有的不能圆梦的朋友  
献给一切挣扎在责任和激情之间的朋友

邢增仪


    不久前我的几位女朋友几乎同时告诉我一定要看一本书,叫《廊桥遗梦》。并告诉我这本书带给她们的是怎样的心灵震撼,有的是通宵不眠,有的是失声恸哭……
我即刻借阅了这本书,花了不到三小时将它们仔细读完,没有睡不着,也没有掉眼泪,有的只是近乎困惑和惊讶。
    一本菲薄的册子,一个老得掉牙的故事,在即没有了梁山伯、祝英台的纯情,又没有了少年维特的痴迷的年代何以搞得全世界的男男女女疯疯癫癫?
    廊桥何以遗梦?这本书叙述的本是一个陈旧得不能再陈旧的故事:一个古老荒芜的乡村小桥;一位孤独的游客;一位守得住寂寞但内心并不寂寞的女人;两颗心猛烈碰撞后的耀眼火光;两颗灵魂找到的永恒的归宿。但归宿毕竟只限于灵魂,四天的恋情因凡尘的羁绊而阻断了一生;四天的恋情又因灵肉最完美的结合而相拥一生,于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万般无奈的、漂泊断肠的、凄婉绝伦的故事。
    “廊桥何以遗梦?”我不断问自己,于是我又再读廊桥,当我终于找到两个闪光的焦点和一个哲学的命题时,我知道我终于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第一个闪光点是本书的女主人公——弗朗西丝卡。
    我曾自以为是地把女人分作三种类型:守得住寂寞但内心并不寂寞的女人;不论守不守得住寂寞,内心却是十分空寂的女人;守不住寂寞内心也不寂寞的女人。我以为第一和第三是同一类型的女人,都是思想、情感十分丰厚的,像“富矿”一样的女人,而她们的区别只在于后者希望、渴望人去开采,而前者却不,前者的幸福只希望不要去打破她自身的平静。
   弗朗西丝卡正是第一种类型。弗朗西丝卡本是意大利人,她是她丈夫——一位美国大兵从二战胜利归来时所携带的“战利品”。她和她丈夫在乡村里生活了二十年,替他生了两个孩子,在外表她已和一个普通的农妇没有两样。
    但毕竟还是完全不一样的,不一样还不在于四十岁的弗朗西丝卡依然风姿绰约,不在于她在意大利上过大学,而在于她喜欢在薄暮时分的阳台给自己倒一杯白兰地;在于闲暇时只愿意听意大利歌剧;在于她永远没法习惯将倾注了那么多爱心的牲口若无其事卖给人去屠杀;更在于弗朗西丝卡拥有从生活磨难中生成的包容一切的理解力;有埋藏已久的能释放巨大

[1] [2] [3] [4]  下一页